面對人生巨變,有人會認輸,一蹶不振;也有人更堅強、勇敢,誓不向命運低頭。澳門首名輪椅劍擊選手劉燕儀在人生黑暗期,發揮運動員不屈不撓的精神,並顯露其樂天個性,一次又一次與大大小小手術拼搏,勇敢與病魔對抗,最終走上殘疾人奧運會舞台,開創澳門輪椅劍擊運動先河。劉燕儀用行動勉勵傷殘運動員:堅持鍛練,提升自信,“陽光”終會出現。
患腫瘤改變命運
從小熱愛運動的劉燕儀初中開始參與劍擊運動,迅速成為代表隊生力軍,偶爾出戰亞洲青少年賽事,升讀澳門大學後亦代表校方參賽,運動員生涯順風順水。豈料○六年暑假,劉燕儀迎來人生轉捩點,確診右腳脛骨出現腫瘤。劉燕儀憶述:“當時經常腳痛,睇跌打、物理治療都冇好轉,決定去照X光才知問題所在。”確診時,腫瘤體積頗大,加上需化驗方能斷定良性或惡性,醫生建議儘快動手術,劉燕儀頓時晴天霹靂:“當時真係好驚,最重要唔知點開口同家人解釋,怕他們擔心。”
動手術醫院變家
劉燕儀接受首次手術,醫院自此成為第二個家。由於屢次復發,劉燕儀前前後後經歷多達十次以上手術,遊走北京、香港及澳門等地,最自由、最開心的大學生活大部分時間在醫院渡過。性格樂觀的劉燕儀自言曾萌生放棄念頭:“第一次手術後,醫生話我康復後便企得返,惜事與願違。入院對我而言就似度假,連續四年的聖誕、新年都在醫院過,最長一次留院超過半年。”
朋友家人成動力
早上打針上學,課後回醫院接受治療,這種生活並不容易。劉燕儀未有認輸,治療期間以輪椅代步堅持上學,在同學、朋友協助下,順利完成葡語專業學士課程,求學心不斷的她正攻讀社會系學士學位。劉燕儀勇敢撐下去,原因很簡單:“在家人心目中,我好開朗及堅強,所以一直堅持。”朋友是其渡過難關的動力,療養期間,她不時透過個人網站提及治療進展及康復情況,以免朋友擔心,也免卻他們重覆詢問病情。
投身運動飛更高
正值尋夢年齡的劉燕儀未因病魔入侵而“折翼”,反而飛得更高。機緣巧合下,劉燕儀接觸到中國澳門殘奧委會理事長菲能地,雙方一拍即合,開展新項目輪椅劍擊。劉燕儀不足一年便成功取得殘奧會入場券,更在花劍及重劍名列第九。藉運動重拾信心的劉燕儀鼓勵傷殘人士勇於接觸外界:“我明白要接受自身殘缺需要時間,以往到內地訓練,看到當地的傷殘運動員自理能力非常高,澳門傷殘人士都可以,祇是需要過程。”劉燕儀認為運動是最好重投社會的途徑,不一定以競技體育為目標,純粹鍛練身體亦可。
項目發展遇阻力
澳門現時僅有劉燕儀一名輪椅劍擊運動員,局限了單項發展,更影響訓練條件:“祇有我一個人玩,要向當局申請場地及教練都唔好意思;將來有計劃向年青傷殘人士推廣輪椅劍擊,希望更多傷殘人士參與輪椅劍擊,會構思從學校出發,但目前尋找目標仍有一定困難。”對於部分傷殘人士缺乏參與體育運動主動性,劉燕儀認為:“有時並非他們不願意,祇是不了解有何途徑及方法可以接觸相關活動,再且年紀較小的傷殘人士出外需家人同行,加上交通配套未盡完善及工作關係缺乏時間等因素而令他們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