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此: 主頁 > 關於我們 > 刊物 > 體育季刊
2006第四期
2006第四期
2005 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

2005 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 

為了 掌握澳門市民的體質現狀和變化規律, 同時 充分響應和配合國家體育總局五年一度的全國國民體質監測。在 2005 年,由體育發展局統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給予技術支援,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社會工作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和澳門理工學院提供協助,共同 展開了第一次全 澳市民體質監測工作。監測的對象為 3 ~ 69 歲的澳門市民,分為幼兒( 3 ~ 6 歲)、兒童青少年(學生)( 6 ~ 22 歲)、成年人( 20 ~ 59 歲)和老年人( 60 ~ 69 歲)四個年齡段;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抽取監測樣本,監測的內容包括身體形態、機能、素質及健康等方面共二十多項測試指標以及問卷調查。

監測工作最終獲得的有效樣本數為 10,477 人,其中,幼兒 1044 人、兒童青少年(學生) 5339 人、成年人 3608 人、老年人 486 人。主要的監測結果如下:

1. 身體形態: 


男性在 3~18 歲,女性在 3~15 歲間身高隨年齡增大而增長, 其中身高最高的年齡段男性出現在 16~24 歲之間,平均為 171.0 厘米,女性出現在 15~24 歲之間,平均為 158.1 厘米 。到 25 歲後身高隨年齡增長呈緩慢降低趨勢。 ( 圖 1)


體重方面,從 3 歲起隨年齡增大而增長,男性到 35~39 歲出現最大體重,為 67.2 公斤,之後體重趨於穩定,女性的體重則持續增長, 55~59 歲最大,為 56.8 公斤。到 60 歲後,男女體重均隨年齡增大呈降低趨勢 ( 圖 2) 。

另外,根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身高標準體重評價標準,本次監測中有 2% 的男幼兒和 10.9% 的男青少年、 7.4% 的女幼兒和 8.7% 的女青少年體重較瘦;亦有 9.6% 的男幼兒和 12.8% 的男青少年、 4.2% 的女幼兒和 8.5% 的女青少年體重超重。可見,澳門學生自幼就開始有體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存在,男生瘦和超重的比例均較高,女生則以瘦的問題較為突出。

而在 20~69 歲期間, BMI 指數 ? 28 的肥胖者占各性別相應年齡段的人數比例,男性在 3.8~12.4% 之間,比例最小在 55~59 歲,最大在 30~34 歲:女性在 2.0~15.2% 之間,比例最小在 20~24 歲,最大在 65~69 歲,可見,男性到達中年期、女性在更年期以後肥胖情況最為嚴重,但值得一提的是 20~24 歲的年輕女性中有 28.6% 的人體重偏輕,這可能與年輕女性過份追求身材苗條有關。

更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調查的 20~69 歲人群中,腰臀比超標者占各性別相應年齡段的人數比例範圍分別為:成年男性 5.3~45.1% 、女性 13.8~82.3% ;老年男性 5.0~10.1% :女性 57.1~70.5% 。其中男性在 45 歲後,女性在 40 歲後,腰臀比超過標準的人數比例急劇增加,而腰臀比超標是患高血壓、高血脂及 II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2. 身體機能: 

安?脈搏從 3 歲起隨年齡增大而降低, 20 歲後趨於穩定,約保持在 74~79 次 / 分左右。血壓則隨年齡增長呈增大趨勢, 40 歲後上升加快。肺活量從兒童青少年時期開始快速增長,青春發育後期保持較高的水準,此時期男性肺活量達 3900 毫升、女性達 2700 毫升以上,至 30 歲後則逐漸下降, 40 歲後下降速度加快 ( 圖 3) 。


綜上所述,澳門市民在 40 歲以後身體機能呈較快的下降趨勢,具體表現為血壓升高、肺活量下降。

3. 身體素質: 

本次監測的身體素質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平衡能力和反應能力。監測結果顯示, 大部份身體素質從幼兒、青少年時期不斷提高,其後過 




渡到平穩發展期及下降期。例如:速度、肌肉爆發力男性基本在 15~17 歲前、女性在 11 歲前快速增長,之後保持平穩, 從 20 歲開始肌肉爆發力便逐漸下降 ( 圖 4 、圖 5) ;肌肉力量在 30~39 歲組達最大值,反應及平衡能力則在 16~24 歲保持有最好成績, 其後 均開始增齡下降 ( 圖 6 至圖 8) 。值得一提的是,柔韌性從幼兒開始已隨年齡增長呈現出振盪下降的趨勢 ( 圖 9) 。 13 歲以上學生的 800 米 ( 女 ) 或 1000 米 ( 男 ) 跑 成績未如理想,其 中男生在 19 歲、女生在 17 歲後成績便開始下降 ( 圖 10) 。這一點提示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應加強心肺的耐力素質鍛煉。


 

 

 

 

4. 齲齒與視力: 


  齲齒可分為乳牙齲和恒牙齲,從幼兒和學生的齲患、因齲而失掉牙和填充牙數之和的發生率看來,乳牙齲患主要發生在 12 歲前,變化呈“倒 u ”型,從 3 歲開始發生率逐漸升高,男女分別在 6 歲和 7 歲時達到 59% 和 57.6% 的高峰,此後逐漸下降 ( 圖 11) 。隨著乳牙被恒牙替換,恒牙有齲齒的情況在 6 歲開始出現,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到 17 、 18 歲時恒牙齲情況最為嚴重 , 其中女生在 17 歲時達到 65.9% 、男生則在 18 歲時達到 57.4% 的峰值 ( 圖 12) 。這些數據提示澳門幼兒及青少年的齲齒發生率較高。


視力方面,在 7~8 歲的小學生中,男女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已分別高達 32.9% 和 38.7% ,之後隨年齡增長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到 19 歲組,男女生視力不良檢出率 達 到最大值,分別高達 83.3% 和 86.6%( 圖 13) 。

5. 體育鍛煉情況: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本次監測的所有幼兒中,在課外有參加體育類興趣班者僅有 9.3% 。另外,我們把參加體育鍛煉次數之和每週達 3 次或以上且每次鍛煉時間持續 30 分鐘或以上、運動強度達中等強度的人定義為 “ 經常鍛煉者 ” ,其中學生每週鍛煉次數的計算包括在學校上體育課和課外自發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結果發現,青少年學生中 “ 經常鍛煉者 ” 僅有 29.8 %,以 19 ~ 22 歲的大學生占的比例最低( 20.3 %)。在成年人中, “ 經常鍛煉者 ” 只占 13.6% ,老年人則有 34.6% ,而多數人認為阻礙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時間及惰性。以上這些數據表明,體育鍛煉作為生活方式中用以增進身心健康的積極因素並未受到廣大市民的足 夠重視。

6. 小結:

綜上所述,本次監測結果提示了以下幾個問題:

  • 兒童青少年自幼就開始有體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男生超重和瘦的比例均較高,女生則以瘦的問題較為突出。在成年以後,年輕女性有體重偏輕的問題,而男性到達 中年期、女性更年期以後則肥胖的問題較為突出。
  • 男性 45 歲後,女性 40 歲後,腰臀比超標的人數比率急劇增加,提示患有高血壓、 Ⅱ 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的危險因素升高。
  • 身體素質中的柔韌性從幼兒開始已出現增齡下降趨勢,學生中尤其大學生的耐力素質未如理想。
  • 幼兒及青少年學生有齲齒的發生率偏高。
  • 青少年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較高。
  • 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用以增進身心健康的積極因素並未受到廣泛市民的足夠重視,多數人認為阻礙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時間及惰性。

註:詳細監測結果見《 2005 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