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此: 主頁 > 關於我們 > 刊物 > 體育季刊
2016第二期
2016第二期
沙灘排球豈只夏日活動?

炎炎夏日,最受歡迎的夏日活動當然是享受陽光與海灘,迎著海風,體會夏日的溫情,而充滿活力的沙灘排球更是炎夏泳灘必不可少的精彩畫面。澳門排球總會近年積極推動沙灘排球,並在黑沙海灘舉行了多場本地沙排聯賽及青年賽,為排球發展來帶來新衝擊及發掘新潛力。未來,排總將持續朝著競技體育的方向推廣沙排,冀為本地培育出更多出色的排球選手征戰“沙”場。

推行沙排確保運作

三年前,澳門排球發展面對空前困局,一方面遇著訓練及比賽場地長期不足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有傳統勁旅因賽期鬆散而作出退賽決定。面對這些重大考驗,排壇人士除了加大項目的宣傳力度之外,也開始另覓室內場以外的發展空間,此時,沙灘排球正如一片浪濤中的浮木般出現在排壇推手的眼前。

數年間,極力推行本地沙排發展,並以主要推廣人身份舉辦了首屆全澳青少年沙排賽及沙排聯賽的排球教練張嘉俊表示,推廣沙排正是為了把澳門排球這塊餅擴大︰“排球本來就是較難培訓的項目,既要集齊六個位置的球員,技術層面的要求也很高,要派出隊伍並不容易。反觀沙排只是兩人項目,加上場地的局限不大,更有潛力培訓出更多優秀選手。”此外,他認為沙排聯賽也能與室內排球聯賽起互補作用,即使再遇上場地問題,本地排球賽也不至於停止運作。

以競技體育為主軸

相對而言,沙排受人數及場地限制較少,且適合於合家歡活動及沙灘派對間進行,不少人都認為項目極具大眾體育的特質,但張嘉俊表明排總將以競技體育為主軸發展沙排︰“沙排的樂趣很多,考驗參加者的個人技術、心理質素及臨場應變,但我們不希望項目只能停留在大眾體育範圍發展,要發展出賽事高度及確保項目資源,就一定要訓練出精英選手、打出成績,對澳門這個人口少的城市而言,要在沙排項目取得成績絕對較室內排球容易,參賽的門檻也相對會低一點,能讓年青人更有目標、更有動力投入於訓練當中。”

李倩君:澳門沙排剛起步

經歷數年發展,排總連續兩年舉辦了青少年沙灘排球賽及排球聯賽,並於聯賽中依照排名分配積分,讓積分高的球員優先獲得代表澳門參加對外賽事的資格。本地女子排球好手李倩君及譚健婷於去年聯賽中組軍奪冠,前者因而獲得參加“香港亞洲女子沙排錦標賽”的資格。李倩君對於這次赴港出戰的印象尤深,更讓她在沙排路上找到更明確的目標︰“出外比賽與參加本地賽相差很遠,外地運動員相當尊重這項目,即使他們在實力上擁有絕對優勢,也不會容許你拿下任何分數,對日本一戰雖然大敗,但這亦激發了我的戰意,我認為現時只是澳門沙排項目發展的開始,我們仍有能力追近與鄰近地區的差距。”

譚健婷:望有固定練習

李倩君的拍檔譚健婷雖因事未能參戰那次亞洲賽事,但她對於征戰“沙”場的決心不比拍檔遜色。為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她認為固定的訓練相當重要︰“沙排與室內排球不同,沒有了隊友的支援,對於技術、體能及心理都有更大挑戰,要提高水平的話,要多在沙地場練習熟悉球感及戰術,因此,希望能有固定的場地及檔期練習。”

男子同具決心

基於賽事觀賞性及贊助商意向等因素,女子沙排賽的資源往往會比男子賽事更多,沙排女運動員相對也會較男運動員有更多出賽機會。不過,這並沒撲熄年輕男選手心中的“沙排火”。在今屆聯賽中首登三甲、贏得季軍的譚哲明及陳嘉倫最初只想藉沙排鍛鍊防守能力,但現在他們已經對這項兩人參戰的沙地賽感強烈興趣。譚哲明認為沙排是考驗自己的最佳場所︰“在沙地比在硬地更難移動,如果多打沙排的話,速度會有所提升,此外,沙排的技術含量及默契要求也較高,通過比賽就能看到自己的水平。”

不過,兩人也明白要提升水平,單靠擁有熱情是不足夠的,陳嘉倫就談到了訓練上的若干阻力︰“現在的場地始終並非正式沙排賽場,球員怕被沙石擦傷也不撲得太盡,倘若要加強水平,先要有固定且合適的訓練場,此外,也要進行系統化且集中的訓練,循序漸進。”

沙排室內排互補

沙灘排球在澳門的出現也許是機緣巧合,但本地一眾排球愛好者並沒有讓項目曇花一現,反而是抓緊這緣份,共同為項目發展而努力。正如張嘉俊所言,不論是室內排球還是沙排,都屬“排球”項目,兩項目相輔相成,互補長短,為排球發展帶來莫大契機。接下來,排總將計劃及籌備沙排的青年培訓計劃,通過沙排項目發掘出更多體育人才,同時在不斷上升的排壇人才的基礎下致力促進室內排球項目,“條條大路通羅馬”,本地排壇的發展值得期待。